第一部分 第一章 天主为人是「可及」的 (天主教教理) (CCC 26-49)

 
faith-3772000_1280
Foto di Gerd Altmann da Pixabay
第一部分

「我信」──「我们信」

  1. 在宣认我们的信仰时,我们这样开始:「我信」或「我们信」。教会的信仰是指在信经中所承认的、在礼仪中所庆祝的、在实践诫命和祈祷中所生活的信仰。在阐述教会的信仰前,我们先问「信」有甚麽意义。天主向人启示自己,并把自己赏赐给人,同时又给寻求生命终极意义的人充沛的光明,而信仰就是人对天主的回应。首先我们要讨论人类的这一寻求(第一章 ),然後讨论天主的启示,这启示就是天主将自己显示给人( 第二章 ),最後讨论信仰的回应(第三章 )。
第一章

天主为人是「可及」的

  1. 对天主的渴求已铭刻在人的心中,因为人是由天主及为天主而受造;而天主也不断地吸引人,只有在天主内,人才能找到他不断寻找的真理和幸福。

    人性尊严的最崇高之处,在於人被召叫与天主共融。自出世之初,人被邀与天主交谈。如果不是天主以圣爱造生并保存他,人便不存在。除非人自由地承认这圣爱,并将自己完全委身於天主,否则不算完全地依照真理而生活。
  2. 人类在其历史中直到今日,曾以许多方式,透过他们的信仰和宗教行动 (祈祷、祭献、敬礼、默想等等),表达他们对天主的寻求。虽然有些表达方式是模糊的,但它们是如此普遍,以致人可以被称为宗教性的存有: 天主由一个人造了全人类,使他们住在全地面上,给他们立定了年限,和他们所居处的疆界;如他们寻求天主,或者可藉摸索而找到祂;其实,祂离我们每人并不远,因为我们生活、行动、存在,都在祂内(宗17:26-28)。
  3. 然而这种「与天主不可或缺及密切的关系」,可以被人遗忘、轻视、甚至明确地拒绝。这些态度可能源自不同的因由:例如对世上邪恶的反抗、对宗教的无知或漠不关心、对世俗和财富的焦虑、信徒们的坏榜样、敌视宗教的思想潮流以及犯罪者的倾向──他们由於害怕便躲藏起来,不敢面对天主及逃避祂的召唤。
  4. 「愿寻求上主的人,乐满心中」(咏105:3)。即使人能忘记或拒绝天主,而天主却不厌其烦地召唤每个人去寻找祂,好使人能生存及找到幸福。但此种寻求需要人全力运用他的理智、正直的意志,有「一颗诚恳的心」,而且也需要其他人的见证,以引导他寻求天主。主,祢是伟大的,是堪受赞美的; 祢的美善是无限的, 祢的智慧是莫测的。人要称赞的,就是祢。可是他是 祢造化中渺小的一分子,到处带著他死亡的命运,带著他罪恶的痕迹,以及带著 祢抗拒骄傲者的凭证。但不管怎样渺小,他还是要歌颂祢。是 祢激励他在歌颂祢时取得快乐,因为我们是为了 祢而受造,除非安息在 祢内,我们的心将得不到安宁。二、认识天主的途径
  5. 人按天主的肖象而受造,又奉召去认识和爱慕天主,故凡寻求天主的人,就可发现若干「途径」去认识祂。人们也称这些途径为「天主存在的证据」,但这些证明并非自然科学所寻求的证明,而是「会集在一起而又令人信服」的论据。这些论据能使人达致认知天主存在的确实性。

    这些令人接近天主的「途径」,其起点就是受造之物:即物质世界和人。
  6. 世界:由世界的运行、演变、非必然性、秩序和美丽,可以认识天主是宇宙的起源和终向。 圣保禄在谈及其他民族时,曾断言「认识天主为他们是很明显的事,原来天主已将自己显示给他们了。其实,自从天主创世以来,祂那看不见的美善,即祂永远的大能和祂为神的本性,都可凭祂所造的万物,辨认洞察出来」(罗1:19-20) 。圣奥思定也说:「请你问问大地的美丽、海洋的美丽、以及到处散布稀薄空气的美丽;问问穹苍的美丽……问问所有这些事实。它们都会回答你说:不妨仔细看看我们,我们是多麽的美丽。它们的美丽有如一首赞美诗(confessio)。如今,这些受造物虽然如此美丽,却是可变的,除了那不变的至美(Pulcher )主宰外,还有谁造了它们呢」?
  7. :藉著对真理和美善的开放,藉著伦理道德的意识,藉著自由和良心的声音以及藉著对无限和幸福的渴望,人正自问天主是否存在。在这些情况中,他觉察到自己属神的记号。「那存在於他内的永生的种子,是不可能贬为纯物质的」,人的灵魂除唯一的天主外,没有其他的根源。
  8. 世界和人都证明他们并非自身的根源和终向,他们只分沾了那无始无终的「存在」。这样,透过这些不同的「途径」,人能认识一个事实的存在,它就是万有的根源和终向,即「大家所称的天主」。
  9. 人有能力去认识一个有位格的天主的存在,但为使人能与祂亲密交往,天主愿意把自己启示给他,并赐给他恩宠,好能在信仰中接受这启示。不过,天主存在的证据能准备人接受信仰,并协助他确认信仰而不违反人的理智。三、教会有关认识天主的训导
  10. 「我们的慈母圣教会支持及教导:人凭理智的自然之光能透过受造物确实认识天主──万物的起源和终结」。 若无此种认知能力,人将不能接受天主的启示。人有此能力,因为人乃按「天主的肖象」而受造。
  11. 但是,人在历史的处境中,单以理智之光去认识天主,将会遇到很多困难。

    简言之,虽然人单凭自己的能力和自然之光,能确实而肯定地认识一个有位格的天主,这天主以上智照顾和掌管宇宙,并将自然律铭刻在我们心中,然而理智本身在有效地运用这种天赋本能时,却遇到不少的困难。因为,凡有关天主的真理和涉及人与天主之间的关系,都绝对超越感官的领域,当这些真理要付诸实行及塑造生命时,便要求人自我奉献和弃绝自己。原来,人的心灵在寻求这些真理时,会受到感官和幻想的影响及原罪的不良倾向而遭遇困难。因此,人很容易在这些问题上,把他们不愿意认为是真实的事,便以为是假的,或至少认为是可疑的。
  12. 为此,人不但在超越他理解能力的事上,而且也在「本来并非不可理解的宗教和伦理的真理上,需要天主启示的光照,使众人在目前的人类情况下,能毫无困难地、以坚定的确实性并绝无错误地认识这些真理」。四、如何谈论天主?
  13. 在支持人类理智能够认识天主的同时,教会也表达了她能向众人及同众人谈论天主的信心。这个信心就是她与其他宗教、哲学和科学,以及非信徒和无神论者对话的基礎。
  14. 由於我们对天主的认识有限,因此我们谈论天主的术语也很有限。我们只能从受造物,依照我们人性有限的认识和思维方式去谈论天主。
  15. 所有受造物都与天主有某些相似之处,尤其是依照天主肖象和模样而造的人。因此,受造物的各样美善(如它们的真、善、美),都反映著天主的无限美善。故此,我们能从受造物的美善中谈论天主,「因为,从受造物的伟大和美丽,人可以推想到这些东西的创造者」(智13:5)。
  16. 天主超越一切受造物。所以谈论天主时,我们的语言要不断地从一切限度、想像及缺陷中加以净化,免得混淆那「不可言喻、不可了解、不可目睹、不可捉摸的」天主。人类语言表达天主的奥迹,总是短了一截。
  17. 这样去谈论天主,我们的语言当然是以人类的方式去表达,在确实描述天主本身的同时,却又不能表达祂无限的单纯。事实上,我们必须记得,「每当我们在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察觉到若干相同之处时,就必发现两者间有更大的不同之处」,而且「我们不能明白天主是甚麽,只能明白祂不是甚麽,及其他事物与祂的关系」。撮要
  18. 由於本性和召叫,人是一个宗教性的存有。因为他来自天主及归向天主,除非他自由地履行他跟天主的关系,他将不能彻底地活出他的人性。
  19. 人受造是为生活於与天主的共融中,在祂内人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:「当我整个地与祢契合时,我便没有痛苦和忧虑。当我的生命完全充满祢时,才是真实的生命」。
  20. 人聆听受造物的讯息和自己良心的声音,就能确实地知道天主的存在,祂是万物的起因和终向。
  21. 教会教导我们:人类透过天主的工程,用理智的自然之光,能够确实地认识唯一真实的天主,我们的创造者和上主。
  22. 从受造物的各样完美,即天主无限完美的模样,我们确实可以谈论天主,纵然我们有限的语言无法完全表达祂的奥迹。
  23. 「受造物如果没有造物主,势必消失」。正因如此,信徒们感受到在基督之爱的催迫下,把生活的天主之光,带给那些不认识或拒绝祂的人。
JohannesPaulII

前言 (天主教教理) (CCC 1-25)

faith-3772000_1280

第二章 天主来与人相遇 (天主教教理) (CCC 50-141)